

《西門說》的舞蹈遊戲
「法國五月」藝術節25週年,除了有一如過往,從法國空運來港之展覽與演藝節目之外,今年較為特別的是有港、法兩地合作的舞蹈節目《西門說》(Simon Says)。這個由香港不加鎖舞踊館與法國勒拉佛爾—諾曼第國立舞蹈中心(Le...


談《梅田宏明雙舞作》與《巧手陶偶》
今年五月最後一個週末,匆匆趕上澳門藝術節的尾班車,兩天內一共欣賞了四個節目,每一個都有其特色。不過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就集中點評兩個無論在演出規模,還是其表演形式上都南轅北轍,但卻同樣動人的演藝佳作:《梅田宏明雙舞作》與《巧手陶偶》。 《梅田宏明雙舞作》...


從《西西利亞》到《西西利亞狂想曲》
今年香港藝術節「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CDS)的其中一項新嘗試,是於其節目二的策劃上,先定下以本地文學作品為創作起點,讓三位參與的獨立編舞,從三部小說中,選出其一來發展成不多於半小時的中篇舞作。巧合的是,三位編舞藍嘉穎、黃俊達及黃碧琪,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董啟章的第一篇短...


簡評《八樓平台 X — 十年祭》 港、日、台、韓八短篇
不經不覺,香港舞蹈團主辦的實驗舞蹈劇場計劃「八樓平台」系列,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年。這個以創作、教育和培養觀眾為前題的交流與創作平台,參與過的藝術家與表演單位無數,亦孕育出很多不同類型的演出作品。2016年12月,在藝術總監楊雲濤的統籌下,《八樓平台X —...


以武入舞 — 談《極限重塑》與《當代宗獅》
傳統武術,無論是東西方什麼門派,除了其技術之功能性,其本質跟舞蹈的廣泛定義相差不遠,兩者都是以身體在空間的律動去營造美感。剛好最近的兩個免費戶外節目《極限重塑》與《當代宗獅》,皆是先讓舞者習武,再糅合當代舞步,排成新作,不過前者以西洋拳入手,後者則啟發自廣東的舞獅技巧。...


Reveries of the Red Chamber – Hong Kong Dance Company Steps Forward
Hong Kong Dance Company Artistic Director Yang Yuntao has lined-up different kinds of dances as well as collaborations among artists...


芭蕾王者的完美告別,談《卡洛斯.阿哥斯達告別古典芭蕾之旅》
雖然卡洛斯.阿哥斯達(Carlos Acosta)曾與多個國際知名舞團合作,更是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史上第一位黑人首席舞者,但對香港的觀眾來說,卻未必熟悉。其實上一次阿哥斯達領軍來港演出,已經是接近11年前,於2005年舉行的「情迷拉丁」藝術節。當時他帶來其一手包辦編舞、導演及...


《6》和《7》的純肢體魅力
2008年成立的內地當代舞團陶身體劇場,在不足十年間已經蜚聲國際,巡迴演出遍及五大洲,各大藝術節邀約不斷。舞團曾於2014年來港參與「新視野藝術節」,演出數位系列的《4》及《5》,遺憾當年我剛好離港赴英,錯過了親身感受其作品的機會,只曾在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聽過舞團之創始...


Bliss - Scenes at a Nightclub in Hip-hop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 annual Le French May Arts Festival has featured Hip-hop. Last year, Compagnie Accrorap presented the...


短評:《拼途》
城市當代舞蹈團一直有意栽培自己的團員去發展編舞才能,黃狄文是繼龐智筠後另一位在過去幾年都有持續創作的團員。從宣傳資料及演出前的訪問得知,黃的最新作品《拼途》主要是以眾舞者的個人故事出發,加以拼湊創作而成。與黃早期作品中充滿鬼馬玩味的風格不同,《拼》沒有搞怪幽默,而是更著意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