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介:不加鎖舞踊館《力/速狂想》
不加鎖舞踊館近年都積極與世界各地的編舞與舞團合作交流,今年六月的最新節目《力/速狂想》,就找來台灣的純男子舞團驫舞劇場來港合作,兩團聯手炮製兩齣經典舞作《蕭邦VS Ca幫》與《速度》,合力呈現港台兩地的全男班狂想。 驫舞劇場的《速度》,由陳武康與蘇威嘉共同編舞。二人創作及演...


淺談2017年香港舞蹈新面貌
綜觀過去一年的香港舞壇,雖然沒有個別大作獨領風騷,但突出的作品不少,而且整體上也算是充滿驚喜,既有新場地的出現,又有新的跨界合作與舞蹈節,甚至有全新的製作集資模式試行,為未來舞蹈界的發展,提供了好些啟發。 全新場地ArtisTree...


《西門說》的舞蹈遊戲
「法國五月」藝術節25週年,除了有一如過往,從法國空運來港之展覽與演藝節目之外,今年較為特別的是有港、法兩地合作的舞蹈節目《西門說》(Simon Says)。這個由香港不加鎖舞踊館與法國勒拉佛爾—諾曼第國立舞蹈中心(Le...


短介:港、法合作《西門說》(Simon Says)
香港的「法國五月」藝術節已經踏入第25屆,今年除了有從法國空運來港的展覽與演藝節目,更加有港、法兩地合作的製作。《西門說》(Simon Says)就是由香港的不加鎖舞踊館,與及法國的勒拉佛爾諾曼第國立舞蹈中心(Le Phare)...


簡評《八樓平台 X — 十年祭》 港、日、台、韓八短篇
不經不覺,香港舞蹈團主辦的實驗舞蹈劇場計劃「八樓平台」系列,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年。這個以創作、教育和培養觀眾為前題的交流與創作平台,參與過的藝術家與表演單位無數,亦孕育出很多不同類型的演出作品。2016年12月,在藝術總監楊雲濤的統籌下,《八樓平台X —...


以武入舞 — 談《極限重塑》與《當代宗獅》
傳統武術,無論是東西方什麼門派,除了其技術之功能性,其本質跟舞蹈的廣泛定義相差不遠,兩者都是以身體在空間的律動去營造美感。剛好最近的兩個免費戶外節目《極限重塑》與《當代宗獅》,皆是先讓舞者習武,再糅合當代舞步,排成新作,不過前者以西洋拳入手,後者則啟發自廣東的舞獅技巧。...


我看本地三齣跨世代「舞」「戲」
還記得2007年香港藝術節找來當時香港三代的編舞,共同創作了《我的舞蹈生涯 - 進化論》,撮合不同年代的編舞與舞者,上演出一段段精彩的合作舞匯。轉眼八年多,當年有份參與的梅卓燕、馬才和與王榮祿,於他們今年10月的各自創作及演出中,都不約而同地透過跨世代/界別的合作,重新審視...


傳奇再現與反斗變奏 - 談《男生.男再生》
五月的香港舞壇陽盛陰衰,男兒當道。月中先有來自法國,由編舞家卡達・阿圖(Kader Attou)領軍的La Compagnie Accrorap所帶來的全男班嘻哈芭蕾《The Roots》;在同一個週末於香港舞蹈團八樓平台,就有本地代表陳俊與楊春江,再加上多媒體藝術家林欣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