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下半年本地劇場之個人觀察
去年俗務繁多,整體觀劇數量大大減少,但下半年也爭取時間欣賞了27個本地劇場演出,雖然當中能夠帶來實際驚喜的作品不多,但演出形式勝在多元,水準亦普遍不俗。以下綜合了一些十分個人的觀察,希望拋磚引玉,提供一個回顧與評論的角度,審視一下2018年本地劇場發展面貌。 ...


The Creative Journey of MDLX and Motus - An Interview with Enrico Casagrande and Daniela Nicolò
In October this year,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Company and the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co-presented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傳統混當代,跨界《碰上碰》
泰國傳統舞蹈箜舞藝術家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近十多年一直持續與不同背景的舞蹈藝術家合作。早於十年前他就曾為香港觀眾帶來過,與當代法國新舞蹈革命先鋒謝洛姆.貝爾(Jérôme Bel)合作之《關於箜舞》(About...


淺談2017年香港舞蹈新面貌
綜觀過去一年的香港舞壇,雖然沒有個別大作獨領風騷,但突出的作品不少,而且整體上也算是充滿驚喜,既有新場地的出現,又有新的跨界合作與舞蹈節,甚至有全新的製作集資模式試行,為未來舞蹈界的發展,提供了好些啟發。 全新場地ArtisTree...


IATC(HK)「演後評」 第三十八擊:《Mila》
觀賞場次:2018年1月18日,7 pm,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藝評人:洪思行、陳瑋鑫


IATC(HK)「演後評」 第二十八擊:魔幻燈影劇場《移形換映》
觀賞場次:2017年9月30日,8pm,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 藝評人:陳瑋鑫、賴閃芳
就李琬碧女士(小Jade)抄襲本人舞評文章的公開讉責聲明
本人陳瑋鑫為資深演藝評論人,自1998年起已於香港及澳門的不同媒體上發表有關劇場、舞蹈及視藝等評論與專題文章,近年文章多見於《art plus》、《舞蹈手札》、《文匯報》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網上評壇等。 今年5月,本人應公關公司的邀請,欣賞「法國五月」藝術節中的...


All About Men - Trace and 2 Men in Asia Pacific Dance Platform VII
While female artists and the spirit of women were the celebrated features of this year’s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the seventh edition of...


為視藝發展留下重要記錄 - 訪《與香港藝術對話》黎明海博士
訪問:陳瑋鑫、陳國慧、徐泳欣 香港三聯書店於去年中及今年初分別出版了《與香港藝術對話1960-1979》及《與香港藝術對話1980-2013》兩書,以口述歷史的形式,跟在不同時期活躍於香港藝術圈的朋友訪談,從中梳理出香港視藝發展在過去五十多年的歷程與面貌,以補充現存史料...


詩意盎然的嘻哈舞匯
嘻哈(Hip-hop)舞蹈源於美國街頭,舞者往往在空地上施展渾身解數、比舞炫技,是一種陽剛味極濃的舞種。今年「法國五月」藝術節在香港的首個舞蹈節目The Roots(《嘻哈芭蕾》),編舞家卡達・阿圖(Kader Attou)找來了十一位舞林高手,集眾人之長創作成一齣以嘻哈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