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舊作新演的發展可能 — 談《從頭(再)開始》階段展演

過去近十年,越來越多不同藝術節、團體或資助機構,為新一代編舞人提供作品孵化與發表之平台,提拔具潛質的年青編舞;然而,這些新編之作往往在歷經兩、三場公演過後,就只有零星的巡演機會,欠缺再發展或延續創作的資源及空間。不過,隨著西九文化區第二個演藝場地 — 自由空間的落成,本地的舞蹈創作人終於等到一個設備與配套都比較完善的駐留場地,而剛於六月底在自由空間細盒內進行的「馮樂恒駐場創作:《從頭(再)開始》」階段展演,也正好示範了創作人在足夠的支援下,如何能重構舊作並玩出新意。

常肖妮 Chang Xiaoni (北京 Beijing); 照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Photo provided by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從頭(再)開始》乃發展自2015年,由香港藝術節委約及製作,並於「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內首演之《從頭開始》。這支由活躍於香港及倫敦舞壇的新一代編舞馮樂恒所創作的短篇,透過呈現兩位男舞者日常排演的情境,展示出編舞與舞者之間的權力關係,以輕鬆幽默的手法把藝術創作過程中的荒誕活現在舞台上,讓觀眾反思舞蹈創作與表演的本質。該舞作在2015年首演過後,也曾於2017年在港重演,並到過南韓、紐西蘭、德國及美國等地演出。編舞馮樂恒在 2018 年成為英國史雲頓舞蹈中心(Swindon Dance) 之駐團藝術家後,便決定重排此作,藉此延續作品壽命之餘,亦希望能進一步深化議題。

很多時候當編舞要複排舊作,或者希望加以發展,都往往會嘗試將舊作拆解重構。不過今次在《從頭(再)開始》中,馮樂恒則選擇先「原汁原味」呈現舊作,然後才在其後作出伸延,加入新的舞者與段落,為作品添上更多解讀角度。團隊去年已先在英國的韋恩・麥葛萊格工作室中聚首,實驗創作方向;及後在今年六月進駐新近落成的自由空間,利用兩星期駐留時間,繼續相關的發展探索,並率先在細盒內作公開之階段展演。

可能由於場地不同,即使舞蹈動作及設定相同,我對這次階段展演的首半部分的感覺也與四年前所看的頗不一樣。印象中我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欣賞《從》的首演時,乃身處觀眾座席向下觀看,故感覺較為抽離,也對當中有關權力的嘲弄感受較強;這次在細盒,觀眾與舞者之間的距離很近,而且視點皆為水平,甚至要從地上仰視,讓觀眾更敏感於兩位舞者如何應對編舞的要求,頗有與舞者站在同一陣線之感。

至於展演的下半部分,除了原來的兩位香港舞者梁儉豐與黃銘熙外,還加入了兩位英國舞者Michael Barnes及Jack Sergison。編舞先要求兩位英國舞者學習香港舞者的動作,但礙於訓練背景與動作習慣不同,效果當然也不一樣,從中突顯了更多種族與階級之間的角力,亦豐富了有關藝術、創作,以至再創作的不同思考。這樣以創作延續篇的方式去活化舊舞作,或者可以為將來的舊作新編帶來多一點啟發。

整體來說,四位男舞者都表現落力,兩位香港舞者默契尤佳,而且幽默感強,跟現場字幕投映所產生的反差效果亦佳;然而兩位英國舞者則似乎未見太投入,甚至有點格格不入之感,但這種疏離又正好為這舞作添加了一點化學作用。且看《從頭(再)開始》在今秋於史雲頓舞蹈中心作世界首演前,可以怎樣繼續發展及完善創作,進一步揭示舞者與編舞(甚或舞者與舞者之間)於創作日常背後的權力遊戲,以及對舊作新排的一些思考。

〔 本文首刊於《舞蹈手札》Vol. 21-4(8/2019 - 9/2019)〕

 RECENT POSTS: 
 最新文章:
 SEARCH BY TAGS: 
 標籤搜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