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一個人的舞蹈劇場 - 略談《乾花》與《37°C》

今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新一輪「舞蹈新鮮人」系列,分別帶來兩個年青女編舞的全新舞作。有趣的是兩個作品都不約而同地由一個人的意象出發:徐奕捷的《乾花》固然是一個人既編且跳,梁秀妍的《37°C》雖不是一個人跳,但卻是梁持續發展的「一個人」系列中最新一員。

徐奕捷過去多以編舞與舞者身分跟不同界別的創作人合作,又或者自編自跳與演出場地互動的環境舞蹈作品。這次《乾花》是徐於劇場環境內發表的首個長篇獨舞,但即使作品是放在葵青劇院內的黑盒劇場演出,《乾》依然不失徐所擅長的環境舞蹈特色。

演出將整個劇場空間打造成一個空蕩蕩的展覽場所,不設觀眾席,全場只有在劇場中央的紅色圍欄及中間的「展品」,與及置於一角的爵士鼓組合。那件「展品」在圍欄內的正中央以透明的直立膠板四面圍著,間有一些幾何形狀與文字投映於膠板上,就好像在分析這件由懸垂白布所包裹的標本「展品」。觀眾們在演出期間可以自由遊走,在圍欄外的四周或站或坐欣賞。

徐初段由倒懸於布內,到掙脫出來逃離困境,復被橫倒在地上的膠板壓著,動作微小但層次豐富,與現場演奏的鼓樂有機配合,甚為可觀,唯中間有些動作可能因為要遷就膠板墜地後的位置,偶有不太流暢之感。下半部徐躍上了紅色圍欄,於欄上自由起舞,動作行雲流水,無論是在技巧抑或情緒上的建立皆來得細緻。演出尾聲,徐返回白布之中,回歸到接近開首的意象去結束整個演出,餘音裊裊。

至於梁秀妍編舞的《37°C》,佈景及演出概念上皆相對簡約得多。演出保留了JCCAC黑盒劇場內一般單向觀眾席的設計,但就把原來佔場地面積近半的演區圍以黑色佈景板,將本來已經不算大的表演空間壓得更細,再加上弱小燈區的處理,營造出黑壓壓的肅殺氛圍。

雖然《37°C》由梁與另外三位舞者,合共四人一同演出,但作品中不斷呈現的仍然是關於一個人的孤獨。梁嘗試從感性的角度切入,去呈現孤單的多重感覺。縱使編排上沒有明顯地以日常生活動作入舞,當中簡潔的編排卻帶著濃重的生活感,配合小劇場的氛圍,成就了一段段私密對話。

演出縱使只是圍繞著孤獨這個單一題旨創作,但編舞於每個段落也利用上不同的手法去表達。無論是開首四人一體的倚傍蠕動,還是中段一個人以手移動身體四肢在地上遊移,抑或是二人的相互拉扯觸碰,也能夠有效地表達出孤獨的不同面相,純粹以肢體語言道出一個人的內心忐忑。不過,我稍嫌現在的整體感覺過於單一沉鬱,當中尚有不少可發展的空間,甚至可以嘗試替孤獨找一個出口吧?

翻查資料,「舞蹈新鮮人」這個系列自2011年起,已先後帶來共10個不同舞作,為本地新一代編舞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驗與實踐空間。綜觀這一批作品大多水準不俗,足見各人的編舞潛力,但如何讓他們在未來繼續成長,持續踏出下一步,交出更亮麗的新作,可能是主辦單位及各編舞們要思考的下一個問題。

(本文首刊於《舞蹈手札》Vol. 17 No.2〔2015 年 4-5 月號〕)

舞蹈新鮮人系列:徐奕捷《乾花》
 RECENT POSTS: 
 最新文章:
 SEARCH BY TAGS: 
 標籤搜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