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地域多元舞藝交流,iCoDaCo《將至》香港站
近年全球表演藝術產業的趨勢,傾向越來越多的多地共製,集合多地資金去支持新作發展;而為表演藝術家提供研創空間的駐留計劃,也漸漸在世界各地流行。不過,無論是多地共製,抑或是駐留空間的提供,其目的往往也只是為個別演出節目的生成而服務,長時間及跨地域的創作交流及共創巡演卻不多見。即...


短介:香港話劇團《如夢之夢》
由賴聲川創作的《如夢之夢》,2002年首登香港舞台,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公演多場,一票難求,翌年更獲香港舞台劇獎三項大獎。當年這個由香港話劇團製作及演出的版本,乃該劇首度由專業劇團作足本之製作演出。轉眼十多年,《如》劇已先後由不同班底,於北京、上海、烏鎮、深圳、台北及新加坡等...


短介:廸米特里斯・帕派約安努《偉大馴服者》
來自希臘的廸米特里斯・帕派約安努,其名字對於一般不大熟悉當代前衛劇場與舞蹈的朋友來說,或者會覺得陌生,不過當提到他就是那個曾為2004年雅典奧運會,擔任開幕及閉幕式演出的導演,相信就能多少引起大家的興趣。事實上,除了讓他一戰成名的雅典奧運演出,他2015年也曾受邀到阿塞拜疆...


短介:小息跨媒介創作室《清醒做夢時間》
剛於四月憑《卡桑德拉/表象終結之世界》獲IATC(HK)劇評人獎2018年度演出獎的小息跨媒介創作室,一向以人的身體為軸心,糅合劇場、舞蹈、聲音、錄像、裝置等元素,積極探索當代表演藝術的可能性,反問藝術於社會、生活及生命的想像與可能。去年劇團除了在牛棚藝術村上演過《卡》,還...


羅莎舞團簡約經典再現 —《雨》
來自比利時的羅莎舞團最為人認識的,相信會是1983年首演,至今仍然巡演不斷的後現代經典舞作《Rosas danst Rosas》。編舞家安娜.德瑞莎.姬爾美可透過四位女舞者重重複複之高能量細碎動作,展現出純舞蹈的震撼力量;而為此舞作作曲的Thierry De...


與引力玩遊戲:格飛舞團《垂舞之巔》
對於一直有留意嘻哈舞演出的舞迷來說,相信對Mourad Merzouki這個名字應該不會感到太陌生。由他創立並帶領的法國頂尖嘻哈舞團「格飛舞團」,曾先後在2007年及2013年兩度訪澳,於法國五月藝術節中分別演出《潮人部落》及《拳舞交鋒》。這位著名法國嘻哈舞蹈家將為本年度澳...


短介:《MAMMA MIA!》音樂劇重臨香港
近年歌舞片熱潮回歸,改編自音樂劇《MAMMA MIA!》的電影《媽媽咪呀!》上映十年後,在今年暑期推出了續集《媽媽咪呀!開心再嚟》(Mamma Mia! Here We Go Again) ;至於原版大熱音樂劇《MAMMA...


遊走虛實空間,非一般恐懼體驗 「Art X Fear」
隨著近年電腦處理器在影像運算技術上已臻成熟,今天我們只需要一部新型智能手機,配上一個像望遠鏡般的小紙盒,便已經可以在軟件輔助下,立即投身立體的虛擬真實(Virtual Reality, VR)世界。在VR技術越趨普及下,其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泛,除了利用VR眼鏡及專用手掣,...


短介:黃大徽 舞蹈+劇場.觀/照系列
遊走舞蹈與劇場三十年的黃大徽,既編且演,自九十年代中全身投入表演藝術後,創作了不少別具風格的舞蹈劇場作品。今年11月,「進念.二十面體」主辦之「黃大徽 舞蹈+劇場.觀/照系列」,就選了四齣同樣由黃負責導演及創作之舞蹈劇場。 打頭陣的《B.O.B.*...


短介:大館舞蹈季:《來來舞廳》
中環藝術新地標大館,繼七月份上演「劇場季」後,自九月中旬至十月底,就以「編創的 Dimensions」為主題,迎來首個「舞蹈季」系列。六個舞蹈節目中,既有本地的新作及重演,也有來自海外、內地與台灣的製作,其中十月中下旬上演的《來來舞廳》,就是來自中國廣州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