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與引力玩遊戲:格飛舞團《垂舞之巔》

  • 陳瑋鑫
  • Mar 28, 2019
  • 2 min read

格飛舞團《垂舞之巔》

對於一直有留意嘻哈舞演出的舞迷來說,相信對Mourad Merzouki這個名字應該不會感到太陌生。由他創立並帶領的法國頂尖嘻哈舞團「格飛舞團」,曾先後在2007年及2013年兩度訪澳,於法國五月藝術節中分別演出《潮人部落》及《拳舞交鋒》。這位著名法國嘻哈舞蹈家將為本年度澳門藝術節帶來其最新創作《垂舞之巔》。

Merzouki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成功把源自街頭的嘻哈舞蹈,帶進劇院舞台,並往往能夠引入新鮮元素,為嘻哈舞蹈帶來新面貌:《潮人部落》加入了現代馬戲與雜耍;《拳舞交鋒》則應用了編舞早年曾接觸的武術訓練,並嘗試配上古典音樂。是次新作《垂舞之巔》,顧名思義就是探索非常貼地的嘻哈舞步,如何以垂直方式呈現,將地心引力的限制轉化成舞蹈構作元素,展示出非一般的當代嘻哈。

這支長約七十分鐘的舞作,剛於2018年9月在法國里昂雙年舞蹈節中首演,獲得不少好評。一般來說,傳統嘻哈都有不少在地板移動或支撐旋轉的舞步,縱會打翻轉身,也總是強調落地的準確穩定,再呈現充滿個性的定格動作;而在《垂》的演出當中,除了由上述這些街舞基本元素發展出來之倒立,以及托舉翻身等動作外,十位舞者更會在垂吊的鋼索輔助下,做出擺脫地心引力之凌空飛越動作,既像置身於零引力的外太空,又像漂浮於水中,把翻騰動作帶到另一個層次之餘,也為比較硬橋硬馬的街舞語彙,添上一抹浪漫詩意。

編舞Merzouki一向精於撮合不同範疇的藝術家,建立橋樑,吸引更多更闊的觀眾群。《垂》內精妙的空中舞蹈處理,很大程度可歸功於空中垂直舞蹈家Fabrice Guillot的視野與支援。Guillot是專注發展空中舞蹈的Retouramont Company之藝術總監,今次演出中應用的懸吊裝置正是由此公司研發,把原來的物理限制轉化成詩意的工具。此外,設計師Benjamin Lebreton亦為演出設計了幾座可以移動組合的高牆,不單為舞者們提供一個垂直的支撐面,也令空間佈局可以隨著演出而改變,同時亦給予編舞更多可能,為觀眾帶來更多驚喜。

〔 首刊於 「第三十屆澳門藝術節」導賞 〕

Comments


 RECENT POSTS: 
 最新文章:
 SEARCH BY TAGS: 
 標籤搜尋:

© 2015-2020 by William W.Y. Chan,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