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嗜夜者》零碎的黑夜聯想
夜,伴隨著黑暗,總帶一點神秘氣氛,同時也可以是個安靜,又或者營造出一個容讓放縱、可以自我宣洩的空間。李咏靜的首個長編舞作《嗜夜者》,就嘗試以喜歡夜晚或處於黑暗環境的人為題,利用空間、光影與舞蹈,將對黑夜的不同情感跟想像,在牛池灣文娛中心的文娛廳內拼湊呈現出來。...


短介:黃大徽 舞蹈+劇場.觀/照系列
遊走舞蹈與劇場三十年的黃大徽,既編且演,自九十年代中全身投入表演藝術後,創作了不少別具風格的舞蹈劇場作品。今年11月,「進念.二十面體」主辦之「黃大徽 舞蹈+劇場.觀/照系列」,就選了四齣同樣由黃負責導演及創作之舞蹈劇場。 打頭陣的《B.O.B.*...


短介:大館舞蹈季:《來來舞廳》
中環藝術新地標大館,繼七月份上演「劇場季」後,自九月中旬至十月底,就以「編創的 Dimensions」為主題,迎來首個「舞蹈季」系列。六個舞蹈節目中,既有本地的新作及重演,也有來自海外、內地與台灣的製作,其中十月中下旬上演的《來來舞廳》,就是來自中國廣州的代表。...


投入監控世界,尋找《茫然先生》
近日澳洲廣播公司發表了一篇專題報導,指中國政府目前正以多達兩億個監控鏡頭,試行一個「社會信用評級」系統,透過面部識別、身體掃描和地理跟縱等功能,監控每位市民一舉一動,以評定其社會信用值高低,直接影響他們的民生權利……...


思考劇場構作的關鍵 - 記舞蹈劇場構作工作坊
由「劇場指導」(Dramaturg)這一個崗位的出現,其實並非新鮮事,早於十八世紀,德國戲劇家及評論人戈特霍爾德.埃夫萊姆.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便已經透過撰寫及出版《漢堡劇評》,提出這個獨立於編劇、導演或舞台設計以外的專業範疇之重要性。不...


短介:CCDC舞蹈中心及奧話高舞蹈劇場(芬蘭)《B Free》
在歐美等地,以兒童觀眾為目標的表演節目不少,亦有以青少年及兒童觀眾為目標的專屬劇場,甚至有專門為特定年歲的小朋友創作的演出作品。相反在香港,縱使近年也有好些本地藝團或創作人加入製作合家歡表演的行列,但真正針對特定歲數的小朋友之創作則少之又少,而專為學前幼兒而去製作的舞台表演...


短介:香港芭蕾舞團《愛麗絲夢遊仙境》
衛承天(Septime Webre)自去年七月來港出任香港芭蕾舞團藝術總監一職後,著力提升舞團的競爭力,以他的國際人脈,加強與世界各地的連繫與交流,也不斷推出新的項目去加強與觀眾的溝通,處處見其魄力與熱情。今年來到他主理舞團的第二個舞季,就更見他為舞團開拓新面貌的野心,節目...


短介:不加鎖舞踊館《力/速狂想》
不加鎖舞踊館近年都積極與世界各地的編舞與舞團合作交流,今年六月的最新節目《力/速狂想》,就找來台灣的純男子舞團驫舞劇場來港合作,兩團聯手炮製兩齣經典舞作《蕭邦VS Ca幫》與《速度》,合力呈現港台兩地的全男班狂想。 驫舞劇場的《速度》,由陳武康與蘇威嘉共同編舞。二人創作及演...


淺談2017年香港舞蹈新面貌
綜觀過去一年的香港舞壇,雖然沒有個別大作獨領風騷,但突出的作品不少,而且整體上也算是充滿驚喜,既有新場地的出現,又有新的跨界合作與舞蹈節,甚至有全新的製作集資模式試行,為未來舞蹈界的發展,提供了好些啟發。 全新場地ArtisTree...


我看《兩地書》三舞作
香港藝術節的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轉眼已經踏入第七屆,平台除了繼續支持本地年青編舞編創新作外,今年也嘗試促成香港與內地年青編舞合作,其中《兩地書》就是香港藝術節與中國編舞家協會「培青計劃」聯合委約及製作的交流項目。節目包含三支各長約半個小時的舞作,皆由兩地編舞共同發展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