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奇再現與反斗變奏 - 談《男生.男再生》
五月的香港舞壇陽盛陰衰,男兒當道。月中先有來自法國,由編舞家卡達・阿圖(Kader Attou)領軍的La Compagnie Accrorap所帶來的全男班嘻哈芭蕾《The Roots》;在同一個週末於香港舞蹈團八樓平台,就有本地代表陳俊與楊春江,再加上多媒體藝術家林欣傑...


「編舞.新系列 2015」- 檢閱本地舞壇編舞新力量
為了改善本地現代舞創作青黃不接的現象,近年香港出現了不少以培養新一代編舞家為目標的資助系列與計劃,讓新晉編舞提供發表作品的機會,從中累積經驗,豐富成長。當中一個歷史較悠久的系列,是由香港舞蹈聯盟製作的「編舞.新系列」。早於2007年起,計劃已經為無數編舞新秀提供創作資源,與...


詩意盎然的嘻哈舞匯
嘻哈(Hip-hop)舞蹈源於美國街頭,舞者往往在空地上施展渾身解數、比舞炫技,是一種陽剛味極濃的舞種。今年「法國五月」藝術節在香港的首個舞蹈節目The Roots(《嘻哈芭蕾》),編舞家卡達・阿圖(Kader Attou)找來了十一位舞林高手,集眾人之長創作成一齣以嘻哈為...


一個人的舞蹈劇場 - 略談《乾花》與《37°C》
今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新一輪「舞蹈新鮮人」系列,分別帶來兩個年青女編舞的全新舞作。有趣的是兩個作品都不約而同地由一個人的意象出發:徐奕捷的《乾花》固然是一個人既編且跳,梁秀妍的《37°C》雖不是一個人跳,但卻是梁持續發展的「一個人」系列中最新一員。...


新一代舞林大匯,本週末登場
一提起現代舞,很多人仍然停留於其抽象難明的刻板印象,總覺得比戲劇難懂,也比傳統舞種層次稍低。這些當然是極其過時與片面的聯想,事實上當代舞蹈來到廿一世紀的今天,早已百花齊放,從形式到內容都十分多元。本週五、六、日,香港觀眾就有機會透過「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下稱「舞蹈平台...


一個節目、兩段舞作、三個舞者 - 《亞太舞蹈平台》的「男」「男」私語
今屆香港藝術節有不少圍繞女性主題的節目,亦不乏來自世界各地的女性藝術家參與,但今年已經辦到第七屆的《亞太舞蹈平台》中,選來的卻是兩個全男班的現代舞碼,分別是來自台灣驫舞劇場的《兩男關係》,與及韓國舞蹈家芮孝承自編自跳的《足跡》。...


兩位新晉編舞的第一次 - 談《左撇子》與《錯落》
九月中的一個週末,兩位年青新晉編舞藍嘉穎與唐浩山各自在不同場地,分別交出了他們編的第一支長篇舞蹈作品。藍編的《左撇子》 由康文署主辦,乃今年「舞蹈新鮮人系列」的最新節目,資源上相對充裕,於葵青劇院的黑盒劇場演出四場;而唐編的《錯落》則屬由CCDC舞蹈中心與香港舞蹈聯盟合辦的...


評 《唐吉訶德》
《唐吉訶德》(Don Quixote)是17世紀西班牙作家賽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的小說,書中描述終日沈迷騎士小說的主人翁,有天竟決定騎上瘦馬,穿上殘破盔甲,顧個窮農當侍從,就上路去行俠仗義,完全投入騎士身份去冒險。不過在香港芭蕾舞團最新改編的同名...


身體跟影像比舞 - 三齣海外舞作跨媒體 「舞過介」
19世紀初,奧地利歌劇大師華格納提出了「完全劇場」的主張,他認為要提昇觀眾的美感經驗,表演藝術家應盡量應用各式技術,跟演藝元素融合,在劇院內創造幻景,令觀眾渾然忘我、全情投入作品世界。因此,活動影像如電影及錄像的出現與普及,正好能於劇場內派上用場,豐富演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