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節目、兩段舞作、三個舞者 - 《亞太舞蹈平台》的「男」「男」私語
- 陳瑋鑫
- Mar 5, 2015
- 2 min read
今屆香港藝術節有不少圍繞女性主題的節目,亦不乏來自世界各地的女性藝術家參與,但今年已經辦到第七屆的《亞太舞蹈平台》中,選來的卻是兩個全男班的現代舞碼,分別是來自台灣驫舞劇場的《兩男關係》,與及韓國舞蹈家芮孝承自編自跳的《足跡》。
大家可能對驫舞劇場這個台灣首個全男子舞團比較陌生,但說到該舞團的創團成員,包括曾於香港藝術節發表過獨舞作品的周書毅,還有現任雲門2助理藝術總監的鄭宗龍,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是次來港演出的《兩男關係》由創團元老陳武康和蘇威嘉共同編舞及主演,這兩個身型南轅北轍,卻合作無間的舞者,將在舞台上分享彼此故事。
陳蘇二人同樣畢業於台灣國立藝專舞蹈科(今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相識超過十五載,可是成立舞團後卻鮮有同台演出,於是找來香港劇場導演林奕華,共同創作出《兩男關係》這支雙人舞作。近年穿梭兩岸三地巡演的林,難得回歸小劇場,以兩位舞者的長年交情作為創作起點,不談同志議題也不去探討男性觀點。林奕華表示,他在台灣看過好幾支男性的雙人舞,大部分著墨於肢體美感的呈現,但他希望這齣《兩男關係》能有所突破,「我希望他們把情感放在首位,直接的對話,跟觀眾呈現他們兩人的友誼。」
《兩》於2012年四月首演後,除了入圍第十一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類」作品外,還在德國第五屆庫爾特尤思編舞大賽中,從近百個國際舞團中勝出,贏得最佳人氣獎及評審團的決選首獎,可見林與兩位舞者的化學作用得到廣泛認同。
至於同一節目的另一舞碼《足跡》,同樣有意透過舞作向觀眾訴說個人故事。來自韓國首爾的芮孝承,早年於慶熙大學完成傳統到現代的舞蹈訓練後,就加入了首爾當代舞蹈團演出。其後到過法國參與美國編舞家Carolyn Carlson的舞蹈計劃,亦得到比利時舞團芭蕾C之B的領軍人物Alain Platel賞識,參與過好幾個創作演出,包括《憐憫》、《晚禱》及《斷章取「藝」-獻給翩娜》。
首演於2011年的《足跡》,是芮自歐洲返回韓國,展開他編舞生涯後的成名作。芮的作品擅於取材自生活經驗,在《足》中,他以自己長年離鄉別井,在陌生國度闖蕩的艱苦日子為靈感,透過細緻的身體語言,把過去掙扎求存的經驗,時而暴烈,時而詩意地透過身體呈現出來。
跟《兩》融合戲劇、舞蹈與即興音樂的風格不同,《足》沒有太多話語,芮在這自傳式的獨舞中,純粹以個人軀體作表演媒介,專注地控制著肌肉變化,以微小的動作營造出非凡張力。《兩》、《足》二舞雖同樣以舞者的私密故事作為起點,但表現形式各擅勝場,因此無論你是否對這三位男舞者的經驗好奇,著實也值得觀摩一下這兩支令人驚喜的亞洲新舞作。
(本文由香港藝術節委約撰寫)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