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作新演的發展可能 — 談《從頭(再)開始》階段展演
過去近十年,越來越多不同藝術節、團體或資助機構,為新一代編舞人提供作品孵化與發表之平台,提拔具潛質的年青編舞;然而,這些新編之作往往在歷經兩、三場公演過後,就只有零星的巡演機會,欠缺再發展或延續創作的資源及空間。不過,隨著西九文化區第二個演藝場地 —...


與常肖妮談舞蹈創作與教學
今年香港藝術節「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邀請了來自北京的編舞常肖妮,把前年在北京「培青」項目支持下首演的《沒有大象》(下稱《沒》),帶到香港,與一眾本地表演者合作,重新編創一個全新版本。我們把握排練的空檔和她談,了解她的創作觀,以及舞蹈及舞蹈教育在國內的發展。...


上上落落、過大街、穿小巷 — 記香港藝術節加料演出《舞城遊蹤》
今年香港藝術節有不少有趣演出,其中《舞城遊蹤》(Choreography Walk)就是一例。這個由擅於把日常生活動態轉化成舞蹈的加拿大藝術家賈絲汀.A.錢伯斯(Justine A. Chambers),聯同其跨媒介製作人丈夫喬希.海特(Josh...


我看《兩地書》三舞作
香港藝術節的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轉眼已經踏入第七屆,平台除了繼續支持本地年青編舞編創新作外,今年也嘗試促成香港與內地年青編舞合作,其中《兩地書》就是香港藝術節與中國編舞家協會「培青計劃」聯合委約及製作的交流項目。節目包含三支各長約半個小時的舞作,皆由兩地編舞共同發展及演...


短介:英國國家劇院《深夜小狗神秘習題》
即將於二月底展開的第46屆香港藝術節,其中最令人期待的戲劇節目,相信非《深夜小狗神秘習題》(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莫屬。這齣堪稱21世紀最奇幻眩目的舞台劇,由英國著名編劇西門.史提芬斯(Simon...


從《西西利亞》到《西西利亞狂想曲》
今年香港藝術節「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CDS)的其中一項新嘗試,是於其節目二的策劃上,先定下以本地文學作品為創作起點,讓三位參與的獨立編舞,從三部小說中,選出其一來發展成不多於半小時的中篇舞作。巧合的是,三位編舞藍嘉穎、黃俊達及黃碧琪,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董啟章的第一篇短...


香港藝術節2017預覽 — 七位新晉編舞,七段當代短篇
香港藝術節策劃及製作的「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今年已經是第六年推出,其中節目三的《舞鬥》,就一如既往找來一眾具潛質的年青編舞,給予機會讓他/她們創作一支短篇舞作,於藝術節內作演出交流。 由曹德寶編舞與演出的《順》,就嘗試坦誠地讓身體去主導編作。曹表示其創作概念有一半是來...


5th Hong Kong Jockey Club Contemporary Dance Series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Hong Kong Jockey Club Contemporary Dance Series (CDS) is an annual showcase of local choreographic talents, the...


Asia Pacific Dance Platform VIII
For this year’s Asia Pacific Dance Platform VIII, the Hong Kong Arts Festival brought two fairly minimalist works of dance together: The...


短評:《大嘴巴》、《小戰爭》
《大嘴巴》(BigMouth)與《小戰爭》(SmallWaR)是來自比利時的華倫天.達恩斯(Valentijn Dhaenens)身兼編、導、演的兩齣獨腳戲。前者以名人演說內容為演出材料,後者則從戰場上的小人物回憶錄取材,分別以不同角度反思戰爭、自由與權力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