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短評:《巴別》

  • 陳瑋鑫
  • Feb 12, 2016
  • 2 min read

據《聖經》中的〈創世記〉第11章所描繪,當時的人們想一試自己的能力,於是聚眾一起動手,希望建成一座高塔,直通天國,而那個要建塔的城,正是巴別。由許晉邦策劃,並與另一年青演員王俊傑共同演出的《巴別》,是「演員的自我搔癢」系列的第四部創作,故事內容似乎跟同名的聖經故事無甚關聯,唯一可以令人聯想到的,或者是創作人希望借建塔的城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冒險精神,加而自況。我沒有看過同系列之前的三個作品,但知道前作主要是走喜劇路線,嬉笑怒罵式讓演員盡情發揮;但這次《巴別》卻另闖新方向,整個演出以形體為主,嘗試不一樣的「自我搔癢」。兩位表演者在劇中分別飾演精子及卵子,故事大意為精子鑽進母體,與卵子在子宮內相遇,互相砥礪,為發展成為一個人而作出預備,到最後二合為一,迎接未知的將來。

表面上觀眾可以把《巴》劇當成是以上描述的胚胎擬人故事,但我看著看著,嘗試將當中的對白及情節放在劇場與演員的語境,其實也可以把整個演出詮釋為一個表演者如何去準備自己,以求感動觀眾的故事。例如劇中飾演卵子的王俊傑,在飾演精子的許晉邦拼命地操練自己的當下,不停提醒他要「專注、留神、重複、想像」,這些要點既是我們在面對生活的挑戰時的不二法門,其實同時也是演者在舞台上必須要有的自我準備態度。而在形體指導劉俊謙的幫助下,兩位演者在身體上的動靜變化,細緻利落可觀,可算是將上述四點執行得宜。至於擔任導演一職的李頊珩,早前參加了好幾個由西九文化區主辦的國際劇場工作坊節的大師班,之後更曾遠赴比利時去參與遴選,故此從今次的作品中可見,他在形體表演的處理及對整體演出節奏上的拿捏,明顯比前幾年我看他的導演前作《軌道上的微生物》進步得多。

評論場次:

2016年1月2日/下午3時正/同流黑盒劇場

〔首刊於《art plus》(港澳版)2016 年 2 月號 「藝評手記 Commentary」〕

同流《活.在香港》

Comments


 RECENT POSTS: 
 最新文章:
 SEARCH BY TAGS: 
 標籤搜尋:

© 2015-2020 by William W.Y. Chan,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