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介:香港話劇團《如夢之夢》
由賴聲川創作的《如夢之夢》,2002年首登香港舞台,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公演多場,一票難求,翌年更獲香港舞台劇獎三項大獎。當年這個由香港話劇團製作及演出的版本,乃該劇首度由專業劇團作足本之製作演出。轉眼十多年,《如》劇已先後由不同班底,於北京、上海、烏鎮、深圳、台北及新加坡等...


短介:廸米特里斯・帕派約安努《偉大馴服者》
來自希臘的廸米特里斯・帕派約安努,其名字對於一般不大熟悉當代前衛劇場與舞蹈的朋友來說,或者會覺得陌生,不過當提到他就是那個曾為2004年雅典奧運會,擔任開幕及閉幕式演出的導演,相信就能多少引起大家的興趣。事實上,除了讓他一戰成名的雅典奧運演出,他2015年也曾受邀到阿塞拜疆...


短介:小息跨媒介創作室《清醒做夢時間》
剛於四月憑《卡桑德拉/表象終結之世界》獲IATC(HK)劇評人獎2018年度演出獎的小息跨媒介創作室,一向以人的身體為軸心,糅合劇場、舞蹈、聲音、錄像、裝置等元素,積極探索當代表演藝術的可能性,反問藝術於社會、生活及生命的想像與可能。去年劇團除了在牛棚藝術村上演過《卡》,還...


2018下半年本地劇場之個人觀察
去年俗務繁多,整體觀劇數量大大減少,但下半年也爭取時間欣賞了27個本地劇場演出,雖然當中能夠帶來實際驚喜的作品不多,但演出形式勝在多元,水準亦普遍不俗。以下綜合了一些十分個人的觀察,希望拋磚引玉,提供一個回顧與評論的角度,審視一下2018年本地劇場發展面貌。 ...


評《特洛伊女人》
日本當代戲劇大師鈴木忠志,一向以其獨特的「鈴木演員訓練方法」享譽國際。今年於澳門藝術節上演,首演於1974年的《特洛伊女人》,不單是鈴木忠志早期的代表作,更可被視作了解這位大師之風格與特色建立的入門作品。 《特》劇改編自古希臘悲劇大師尤里庇底斯的同名劇作。尤里庇底斯的作品往...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重演《香港三姊妹》
首演於2017年1月的《香港三姊妹》一劇,是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支持的「劇場極簡主義探索計劃」的一部分。這個由契訶夫經典劇作《三姊妹》出發,由七位表演者與劇團藝術總監兼導演陳恆輝共同以「戲中戲」形式進行編作的演出,今年獲得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戲偶人生」系列再度重臨,以面具偶戲剖析變幻人生
一提起「偶」,很多人即時都會聯想到木偶或布偶,並且以兒童為主要觀眾對象的偶戲表演,但其實偶戲無論在題材或表演形式上,皆十分多元,有著很多不同變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去年10至11月,就率先為香港觀眾帶來一個全新的「戲偶人生」系列,其中兩齣分別來自英國及德國的成人偶戲製作,皆...


短介:同流《聖訴》(重演)
由美國知名劇作家尊柏烈尚尼(John Patrick Shanley)編寫,在2005年於美國百老匯演出的《聖訴》,曾獲東尼獎及普立茲戲劇獎等6大獎項,後來由編劇自行改編並執導的同名電影,亦在2008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5大提名。劇中兩位修女與神父間的唇槍舌劍與權力鬥爭的...


《幸福2+1》重新審視兩代溝通與關係
今年2月,普 劇場將會與劉錫賢首度合作,為香港觀眾帶來美國近代著名編劇紐.西蒙(Neil Simon)的半自傳式溫馨輕喜劇 I Ought To Be In Pictures 的粵語演出版本《幸福2+1》。 一般觀眾認識劉錫賢可能只是因為他的肥胖身型,以及其多年亞視藝人的身...


《莎士比亞 惡人傳記》 重新探索四大經典歹角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自2011年起開展「先鋒青年劇場計劃」,率領年青人走進劇場,誘發新一代持續對戲劇藝術的探索、鍛鍊和追求。2017-18年度該計劃就以「探索莎士比亞的宇宙」為題,在導演陳恆輝及演員陳瑞如、梁智聰帶領下,,與一群先鋒青年進行了一系列的戲劇培訓,並將於本年二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