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短評:《Halfbreadtechnique》

提起瑞士,很多人可能會即時想到名牌手錶、雪山、巧克力,但對於表演藝術,相信一般人認識不多。趁著三月底那個藝術大爆炸的週末,香港藝術中心除辦了個一天開放日,還與瑞士文化基金會合辦了題為「藝術發燒嗎?瑞士良方」的小型藝術節,邀來三位瑞士當代表演藝術家,分別作不同的節目展演。

瑞士的現代馬戲訓練世界聞名,國內亦有不少風格創新的多媒體藝團,不過這次來港的四個節目,卻全是蚊型的一人演出製作。其中兩個由獨立藝術家Martin Schick主理的演出:《Halfbreadtechnique》與《Corporation, Incorporated》,更是開宗明義的「低成本表演」(Low Budget Performances系列作品)。

在《Halfbreadtechnique》中,Martin Schick以減低成本之名,兼任負責驗票的場館人員,從觀眾進入劇場的前一刻就已經營造互動氣氛;待觀眾入場安坐後,Martin Schick也代藝術中心的計劃負責人致歡迎詞,再次親身示範如何減低人力資源,控制成本,並隨即以簡單的道具向觀眾作自我介紹,訴說他作為獨立表演藝術家之收入來源與義務。而整個演出的核心,就是Martin Schick嘗試在劇場內實踐所謂的Half-bread Technique,實驗一下是否能夠透過無私的分享,從而獲得更多。他先把整個演出的製作費與藝術家酬金拿出來,扣除一些行政需要後,就把當中的一半交予特別邀來的菲律賓舞者,並把半個劇場演區也與之平分;接續也邀請觀眾跟他互動,把餘下的演區再分成一半,再一半,同時也將酬金相繼平分給參與者…… 雖然整個45分鐘的表演,大部分時間只是由創作人的分享行動所構成,既沒有楝篤笑,也沒有直接道出甚麼大道理,連娛樂觀眾的重任也交托了給主動爭取創作人所分出來的場地與酬金之個別觀眾,但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現金與演區平分行動,無論是主動走到演區參與其中,還是較為被動而安坐觀眾席上的觀眾們,似乎也不得不反思經濟與商業是如何與藝術掛勾,以及金錢在表演藝術中的角色,故此這樣的劇場實驗實在非常有意思。

評論場次:

2016年3月25日/下午4時30分/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

〔首刊於《art plus》(港澳版)2016 年 5 月號 「Commentary」〕

Martin Schick

 RECENT POSTS: 
 最新文章:
 SEARCH BY TAGS: 
 標籤搜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