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短介:音樂劇《貓》

音樂劇《貓》(CATS)自 1981 年在新倫敦劇院(New London Theatre)作全球首演以來,一直是倫敦城西和百老匯史上連續上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劇之一,並被翻譯成 15 種語言,到過超過 30 個國家演出,有超過 8,100 萬名觀眾入場欣賞過;而由倫敦和百老匯原著班底錄製的原聲帶,更曾獲格林美最佳原聲帶唱片大獎。2018年1月,香港觀眾就將會再一次有機會在本地舞台上欣賞到這一部音樂劇經典之作。

由傳奇音樂劇作曲家安德烈.萊特.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創作的《貓》,故事取材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S. 艾略特(T.S. Eliot)的原著詩集《擅長假扮的貓》(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當年首演便已贏得英國奧利花及標準晚報年度最佳音樂劇獎,並在 1983 年憑百老匯的演出橫掃最佳音樂劇等七項百老匯東尼獎,在百老匯公演時間更長達 18 年。

這部音樂劇最經典之處,是劇中每一隻貓角色都是獨一無二,像人類一樣,有著不同的個性和名稱,在舞台上建構出來的巨型垃圾場內嬉戲狂歡,唱出一首又一首悅耳歌曲。而且即使你從來未有入場觀看過《貓》的演出,相信也必定聽過劇中震攝人心,歷年來被不少中外歌手翻唱過的經典名曲《Memory》。

今次巡演,是根據2014年在倫敦的重製版本,由原有創作班底,包括導演雷弗.納恩(Trevor Nunn)、編舞家兼副導演吉蓮.林恩(Gillian Lynne)、舞台設計師約翰.納皮爾(John Napier)及作曲家安德烈.萊特.韋伯重新編製,在音樂與動作編排上,為這齣三十多年前的作品添上了更當代的色彩。

縱使這個新的版本反應不一,有評論認為新不如舊,也有觀眾覺得新意不足,但在倫敦的演出依然加場不斷,獲得不少好評。無論如何,《貓》劇對上一次於香港的舞台上演出,已經是2009年,至於這個新編版本實際上效果如何,大家不妨親自入場感受一下。

=====

演出資料:

2018/1/6-28, 2018/1/30 - 2018/2/4, 2018/2/6-11

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首刊於《art plus》DEC 2017 - JAN 2018「preview」〕

香港話劇團《塵上不囂》

 RECENT POSTS: 
 最新文章:
 SEARCH BY TAGS: 
 標籤搜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