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2+1》重新審視兩代溝通與關係
- 陳瑋鑫
- Feb 5, 2018
- 2 min read
今年2月,普 劇場將會與劉錫賢首度合作,為香港觀眾帶來美國近代著名編劇紐.西蒙(Neil Simon)的半自傳式溫馨輕喜劇 I Ought To Be In Pictures 的粵語演出版本《幸福2+1》。
一般觀眾認識劉錫賢可能只是因為他的肥胖身型,以及其多年亞視藝人的身分,但其實他出身自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而且更加是第一屆導演系的畢業生。雖然近一兩年他再度活躍劇場,但都只是以演員身分參與,這次他重執導筒,多少令人好奇。
今次的劇本亦找來了司徒偉健,把紐.西蒙的劇本進行了本地化的改編,盡量保留原劇的美式幽默對白之餘,亦嘗試拉近與香港觀眾的距離,讓觀眾看得更加投入。其實去年2月司徒偉健已曾替普 劇場改編及翻譯過紐.西蒙的另一半自傳佳作《少年十五二十時》(Brighton Beach Memoirs),將故事背景從紐約改成屯門龍鼓灘,並把原劇本描寫的一個猶太人家庭,改為越南華僑之家。這次《幸》劇,司徒偉健就更進一步,將原劇本穿梭美國東西岸的情節,改為港、台兩地,角色的職業背景亦因應有所改變。
紐.西蒙的原劇本講述在破碎家庭下長大的女主角Libby,夢想成為女演員,於是出發到荷里活尋找擔任編劇的父親Herbert,但事實上父親並非她所想像般事業成功,相反在面對婚姻失敗且劇本多次不被錄用的情況下,生活十分潦倒;Herbert也因為Libby的突然出現,生活被打亂,同時他與女朋友的關係亦產生危機…… 而今次的《幸》劇,女主角換成了從澎湖直奔香港的台灣通靈少女,而父親就從事攝影師的工作,而與他若即若離的則是一位來自大陸的女朋友。
縱使劇本作出了頗大的本地化改動,但身為普 劇場藝術總監,並將在《幸》劇中擔綱演出父親一角的陳永泉,就強調此劇所關心的兩代溝通問題,甚具啟發性,而且十分適合在今時今日於香港搬演,「特別是近年通訊科技進步,大家都依賴手機去進行溝通,人與人之間的連繫好像被科技支配。很多時候,一家人同枱吃飯,卻沈醉在各自的虛擬世界之中,忽略了面對面的溝通與關懷。」他希望觀眾能夠透過《幸》劇所描寫的這段港、台失敗婚姻下的父女關係,重新反思兩代之間的溝通問題,如何解決關係危機,一起找回失落的幸福。
=====
演出資料:
2018/2/8-11
屯門大會堂文娛廳
〔首刊於《art plus》FEB - MAR 2018「visual+stage」〕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