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莎舞團簡約經典再現 —《雨》
來自比利時的羅莎舞團最為人認識的,相信會是1983年首演,至今仍然巡演不斷的後現代經典舞作《Rosas danst Rosas》。編舞家安娜.德瑞莎.姬爾美可透過四位女舞者重重複複之高能量細碎動作,展現出純舞蹈的震撼力量;而為此舞作作曲的Thierry De...


與引力玩遊戲:格飛舞團《垂舞之巔》
對於一直有留意嘻哈舞演出的舞迷來說,相信對Mourad Merzouki這個名字應該不會感到太陌生。由他創立並帶領的法國頂尖嘻哈舞團「格飛舞團」,曾先後在2007年及2013年兩度訪澳,於法國五月藝術節中分別演出《潮人部落》及《拳舞交鋒》。這位著名法國嘻哈舞蹈家將為本年度澳...


評《特洛伊女人》
日本當代戲劇大師鈴木忠志,一向以其獨特的「鈴木演員訓練方法」享譽國際。今年於澳門藝術節上演,首演於1974年的《特洛伊女人》,不單是鈴木忠志早期的代表作,更可被視作了解這位大師之風格與特色建立的入門作品。 《特》劇改編自古希臘悲劇大師尤里庇底斯的同名劇作。尤里庇底斯的作品往...


談《梅田宏明雙舞作》與《巧手陶偶》
今年五月最後一個週末,匆匆趕上澳門藝術節的尾班車,兩天內一共欣賞了四個節目,每一個都有其特色。不過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就集中點評兩個無論在演出規模,還是其表演形式上都南轅北轍,但卻同樣動人的演藝佳作:《梅田宏明雙舞作》與《巧手陶偶》。 《梅田宏明雙舞作》...


短介:《海鷗》
今年五月,俄國著名經典劇作《海鷗》,將不約而同地在香港及澳門分別上演。由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製作的版本,會由現任戲劇學院院長薛卓朗執導,在五月初於演藝實驗劇場上演;而到了月底,由歐洲新銳導演雅娜.羅斯(Yana Ross)執導,冰島雷克雅未克城市劇場(Reykjavik...


《6》和《7》的純肢體魅力
2008年成立的內地當代舞團陶身體劇場,在不足十年間已經蜚聲國際,巡迴演出遍及五大洲,各大藝術節邀約不斷。舞團曾於2014年來港參與「新視野藝術節」,演出數位系列的《4》及《5》,遺憾當年我剛好離港赴英,錯過了親身感受其作品的機會,只曾在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聽過舞團之創始...


評《菲爾德2.0 ─ 慾望與謊言》
上月在此評香港演藝學院的《鄭和的後代》時,略提出過持續的形體訓練對戲劇學生的重要性,以及反思形體純粹作為表演形式的處理手法,今期我想接續討論形體在劇場上的運用,並進一步思考訓練與表演之間的關係。 同樣是以學生演員為主軸的工作坊延伸演出,澳門青年劇團於今年澳門藝術節內演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