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引力玩遊戲:格飛舞團《垂舞之巔》
對於一直有留意嘻哈舞演出的舞迷來說,相信對Mourad Merzouki這個名字應該不會感到太陌生。由他創立並帶領的法國頂尖嘻哈舞團「格飛舞團」,曾先後在2007年及2013年兩度訪澳,於法國五月藝術節中分別演出《潮人部落》及《拳舞交鋒》。這位著名法國嘻哈舞蹈家將為本年度澳...


給編舞與舞者的自我挑戰, 談《不期而遇》港韓兩舞作
城市當代舞蹈團在2018年的最後一個製作《不期而遇》,分別呈獻了兩支中篇舞作,包括舞團舞者龐智筠的新編作品《固步自瘋》,以及韓國編舞金在德特別為舞團創作的《跌宕》。前者見編舞銳意嘗試突破自己,沒有因循過往手法進行編創;後者則為舞團舞者帶來不一樣的舞蹈語彙,呈現出舞團近年鮮見...


The Creative Journey of MDLX and Motus - An Interview with Enrico Casagrande and Daniela Nicolò
In October this year,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Company and the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co-presented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本地中小學舞蹈教育之現況與實踐分享
來到「舞蹈手札二十週年專輯」的最後一篇,我們把焦點放到本地的舞蹈教育。這次我們邀請了五位近十年都有持續熱心在學校內推廣舞蹈藝術的朋友,分享他/她們這些年,特別是在中、小學之校園內,推廣舞蹈藝術的經驗與觀察,與及放眼未來,如何完善舞蹈教育及培訓人才。...


傳統混當代,跨界《碰上碰》
泰國傳統舞蹈箜舞藝術家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近十多年一直持續與不同背景的舞蹈藝術家合作。早於十年前他就曾為香港觀眾帶來過,與當代法國新舞蹈革命先鋒謝洛姆.貝爾(Jérôme Bel)合作之《關於箜舞》(About...


短介:《MAMMA MIA!》音樂劇重臨香港
近年歌舞片熱潮回歸,改編自音樂劇《MAMMA MIA!》的電影《媽媽咪呀!》上映十年後,在今年暑期推出了續集《媽媽咪呀!開心再嚟》(Mamma Mia! Here We Go Again) ;至於原版大熱音樂劇《MAMMA...


遊走虛實空間,非一般恐懼體驗 「Art X Fear」
隨著近年電腦處理器在影像運算技術上已臻成熟,今天我們只需要一部新型智能手機,配上一個像望遠鏡般的小紙盒,便已經可以在軟件輔助下,立即投身立體的虛擬真實(Virtual Reality, VR)世界。在VR技術越趨普及下,其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泛,除了利用VR眼鏡及專用手掣,...


本地舞蹈生態面面談
上兩期我們先後訪問了《舞蹈手札》的早期編輯與作者,分享了他們在編採與撰寫專題及評論文章的經驗。今期我們就把焦點拉近一點,分別請來兩位舞評人:朱琼愛(Daisy)、俞若玫(Cally),以及兩位舞蹈藝術家:楊雲濤(雲濤)、梅卓燕(小梅),一同聊聊近十年香港舞蹈界的一些現象與變...


《嗜夜者》零碎的黑夜聯想
夜,伴隨著黑暗,總帶一點神秘氣氛,同時也可以是個安靜,又或者營造出一個容讓放縱、可以自我宣洩的空間。李咏靜的首個長編舞作《嗜夜者》,就嘗試以喜歡夜晚或處於黑暗環境的人為題,利用空間、光影與舞蹈,將對黑夜的不同情感跟想像,在牛池灣文娛中心的文娛廳內拼湊呈現出來。...


短介:黃大徽 舞蹈+劇場.觀/照系列
遊走舞蹈與劇場三十年的黃大徽,既編且演,自九十年代中全身投入表演藝術後,創作了不少別具風格的舞蹈劇場作品。今年11月,「進念.二十面體」主辦之「黃大徽 舞蹈+劇場.觀/照系列」,就選了四齣同樣由黃負責導演及創作之舞蹈劇場。 打頭陣的《B.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