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2017年香港舞蹈新面貌
綜觀過去一年的香港舞壇,雖然沒有個別大作獨領風騷,但突出的作品不少,而且整體上也算是充滿驚喜,既有新場地的出現,又有新的跨界合作與舞蹈節,甚至有全新的製作集資模式試行,為未來舞蹈界的發展,提供了好些啟發。 全新場地ArtisTree...


我看《兩地書》三舞作
香港藝術節的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轉眼已經踏入第七屆,平台除了繼續支持本地年青編舞編創新作外,今年也嘗試促成香港與內地年青編舞合作,其中《兩地書》就是香港藝術節與中國編舞家協會「培青計劃」聯合委約及製作的交流項目。節目包含三支各長約半個小時的舞作,皆由兩地編舞共同發展及演...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重演《香港三姊妹》
首演於2017年1月的《香港三姊妹》一劇,是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支持的「劇場極簡主義探索計劃」的一部分。這個由契訶夫經典劇作《三姊妹》出發,由七位表演者與劇團藝術總監兼導演陳恆輝共同以「戲中戲」形式進行編作的演出,今年獲得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戲偶人生」系列再度重臨,以面具偶戲剖析變幻人生
一提起「偶」,很多人即時都會聯想到木偶或布偶,並且以兒童為主要觀眾對象的偶戲表演,但其實偶戲無論在題材或表演形式上,皆十分多元,有著很多不同變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去年10至11月,就率先為香港觀眾帶來一個全新的「戲偶人生」系列,其中兩齣分別來自英國及德國的成人偶戲製作,皆...


短介:同流《聖訴》(重演)
由美國知名劇作家尊柏烈尚尼(John Patrick Shanley)編寫,在2005年於美國百老匯演出的《聖訴》,曾獲東尼獎及普立茲戲劇獎等6大獎項,後來由編劇自行改編並執導的同名電影,亦在2008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5大提名。劇中兩位修女與神父間的唇槍舌劍與權力鬥爭的...


短介:NERVE x 卓翔《肖像曲》
對於關心當代劇場表演的觀眾,跨界別的創作演出早已司空見慣,但如何從這些碰撞中生出新意思,甚至在形式上做到突破,則非易事。去年由 orleanlaiproject 策動的《親密 Claustrophobia》,就實驗過跨越裝置聲域的敘事劇場形式,觀眾反應兩極,但形式上的確令人...


短介:當代舞 x 無伴奏合唱劇場《香 ‧ 夭》
由跨界鬼才伍宇烈編創之音樂舞蹈劇場《香.夭》,將在今年四月中為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2018新舞季揭開序幕。2016年,一舖清唱曾主辦及製作過同名之無伴奏合唱劇場作品;今番重新製作演繹,CCDC之全體舞者將會與一舖清唱和他們帶領的共十二位歌者攜手合作,一邊緬懷香港歷史,...


香港舞蹈團《白蛇》— 經典傳奇新編,舞出淒美人妖戀
近年香港舞蹈團的其中一個節目創作方向,是發展取材自流行文化經典的原創舞作,例如以港產漫畫人物故事為藍本的《風雲》與《中華英雄》,以及明顯以八十年代經典港產電影版本作參考,並遙遙向其致敬的《倩女.幽魂》。不過去年11月尾首演的《白蛇》,就與徐克在九十年代初導演的電影《青蛇》沒...


淺談《八樓平台XI - 時空行旅記錄》節目二
由不經不覺,香港舞蹈團的實驗舞蹈劇場品牌「八樓平台」已經踏入第十一個年頭,今回以《時空行旅記錄》為題的兩個節目,各包含兩支舞作,而我欣賞到的節目二,就分別有香港舞蹈團高級舞蹈員陳榮編舞的全新作品《我們看見了》,以及來自台灣台南的稻草人現代舞蹈團的《詭...


《幸福2+1》重新審視兩代溝通與關係
今年2月,普 劇場將會與劉錫賢首度合作,為香港觀眾帶來美國近代著名編劇紐.西蒙(Neil Simon)的半自傳式溫馨輕喜劇 I Ought To Be In Pictures 的粵語演出版本《幸福2+1》。 一般觀眾認識劉錫賢可能只是因為他的肥胖身型,以及其多年亞視藝人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