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短評:《人聲》

由香港話劇團主辦,兩年一度的國際黑盒劇場節今年來到第二屆,雖然正式的節期要到十月才展開,但其重量級開幕節目《人聲》(La Voix Humaine),就率先提前半年來港打頭陣。這齣由荷蘭阿姆斯特丹劇團(Toneelgroep Amsterdam)製作及演出的劇作,乃改編自法國著名詩人兼導演Jean Cocteau 的同名作品,並由劇團的藝術總監Ivo van Hove親自執導。剛於去年憑其簡約重構美國編劇Arthur Miller的《長橋遠望》(A View from the Bridge)而贏得倫敦羅蘭士,奧利花獎最佳導演的Ivo van Hove,可說是現今國際劇壇最火紅的導演之一,他擅於將經典劇作或電影以極簡手法重現舞台,令觀眾耳目一新。這次Ivo van Hove首度來港所帶來的《人聲》,是一齣獨幕獨腳戲,全劇只有一個中年女士的角色,以一段段獨白去演繹一通通電話對話。

這個編寫於電話發明後不久的原法語劇本,過去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甚至歌劇。今次這個首演於2009年的版本,導演與他的長期合作伙伴,負責佈景及燈光設計的Jan Versweyveld,把整個舞台縮小至一個沒有任何裝潢的乾淨亮麗小房間,面向觀眾席的一面就裝上一大片玻璃窗,營造出現代都市摩天住宅的其中一戶之外貌,同時彷彿把女主角囚禁在一個小箱子內,讓觀眾透過窗戶審視她的所有活動。如此設計巧妙地把舞台空間平面化,令整個演出變得好像一齣單一長鏡頭電影,觀眾都聚焦於舞台上唯一有光的長方形空間之上;但隨著劇情發展,主角推開窗戶,配以吹風效果及街道雜音,整個場景又能引發想像力,立體地呈現出高樓大宅的模樣,空間設計極簡但非常有效。

至於全劇唯一的演員Halina Reijn,其內儉的演出平穩有力,於這個難度極高的獨腳演出中,可信地一步步呈現出主角絕望的孤獨,當中幾段跟話筒及皮鞋的簡單互動,深情而不濫情,表演節奏上亦拿捏不錯。但數全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劇中多次出現由英國電子組合Japan於1979年發表的歌曲《Despair》,當中千迴百轉的旋律與簡單直接的法語歌詞,在劇中起了劃龍點睛之效。

評論場次:

2016年4月16日/晚上8時15分/香港大會堂劇院

〔首刊於《art plus》(港澳版)2016 年 5 月號 「Commentary」〕

荷蘭阿姆斯特丹劇團《人聲》

 RECENT POSTS: 
 最新文章:
 SEARCH BY TAGS: 
 標籤搜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