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評:演活.藝術《輪上.心更清》
《輪》劇是演活.藝術的「傷健裝置劇場」系列的第二部,身兼監製、編、導及演出的余玉華,聯同戲劇教育工作者羅民健,跟三位傷健人士,共同創作了一個結合真人說故事及原創戲劇片段的劇場作品,難得勵志感人而不煽情,當中還穿插了不少風趣幽默的片段,把一些沈重的生活困境以較為輕鬆的方式呈現...


短評:影話戲《少了那藝術習作》
影話戲繼《我的50呎豪華生活》後,再一次打破傳統劇場演出框框,同樣是不設觀眾席的《少》,把演出空間擴展至香港藝術中心的不同樓層及空間,每場十六位觀眾在全長約一小時的演出期間,大部分時間還要戴上耳機,根據錄音指示去進行「藝術體驗」。...


評《菲爾德2.0 ─ 慾望與謊言》
上月在此評香港演藝學院的《鄭和的後代》時,略提出過持續的形體訓練對戲劇學生的重要性,以及反思形體純粹作為表演形式的處理手法,今期我想接續討論形體在劇場上的運用,並進一步思考訓練與表演之間的關係。 同樣是以學生演員為主軸的工作坊延伸演出,澳門青年劇團於今年澳門藝術節內演出的《...


給觀眾一個難忘體驗 - 我看荷蘭藝術節2015
每年夏天,世界各地的藝術文化愛好者都總會把目光放到歐洲大陸,因為好些重量級國際藝術盛事都會在四至九月期間相繼在歐洲各地展開,比較為人熟悉的有五月展開的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與德國的柏林戲劇匯演(Berliner...


評《鄭和的後代》
五月初於香港演藝學院實驗劇場上演的《鄭和的後代》,原文本為新加坡戲劇家郭寶崑的經典劇作,由戲劇學院表演講師黃龍斌負責改編及執導,並由一眾戲劇學院的學生擔綱演出。於悉尼澳洲國家戲劇學院碩士課程主修形體的黃龍斌,在此製作中不單身兼導演與改編,還出任演出的形體編導。即使《鄭》劇沒...


歐美經典舞台劇作,陸續登陸香港戲院
去年百老匯院線首度與英國文化協會合作,把NT Live引入香港,四齣英倫舞台錄影作品皆大受歡迎,於港九各院放映達90場,吸引了近一萬位觀眾入場,在本地影院的大銀幕上欣賞近年倫敦劇場佳作。由湯姆.希德斯頓(Tom Hiddleston)主演的《科利奧蘭納斯》(Coriolan...


舊區藝術新思維
香港不少舊區都面對人口老化、居住環境變差等生活問題,大家對舊區的印象一般都比較負面。一些社區藝術工作者間或會在舊社區中策劃興趣小組,透過藝術活動與街坊聯誼;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社區文化大使計劃也會特別照顧到一些舊區,安排表演節目與工作坊讓居民欣賞及參與。然而,大部分這類藝術...


到戲院看話劇?從 NT Live 的劇場電影化實驗談起
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 of Great Britain)自2009年開始,開展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劇場廣播計畫NT Live,嘗試將部分叫好叫座的劇場演出,製作現場拍攝的錄像版本,並即時轉播至英國其他城市,讓身處倫敦以外的觀眾能夠安座於鄰近的電影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