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談本地藝術節近況
每年初秋的十至十一月,都是本地演藝文化愛好者的忙碌季節,除了要趕場欣賞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新視野藝術節或世界文化藝術節(兩個藝術節隔年輪流舉行)以外,亦要搶先預訂下一年二、三月舉行的香港藝術節節目門票。這三個藝術節可說是本地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演藝文化盛事,不知道大...


以光影記舞、起舞、演舞 - 見證兩岸四地舞蹈錄像新力量
近幾年以舞蹈為題的電影作品越來越多,而且大都叫好叫座,例如荷里活的《舞出真我》(Step Up)系列,以伊朗真人真事改編,由國際知名舞蹈家艾甘.漢(Akram Khan)編舞的英國片《舞自由》(Desert Dancer),甚至地道港產片《狂舞派》。而把舞蹈與影像藝術融合的...


給觀眾一個難忘體驗 - 我看荷蘭藝術節2015
每年夏天,世界各地的藝術文化愛好者都總會把目光放到歐洲大陸,因為好些重量級國際藝術盛事都會在四至九月期間相繼在歐洲各地展開,比較為人熟悉的有五月展開的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與德國的柏林戲劇匯演(Berliner...


歐美經典舞台劇作,陸續登陸香港戲院
去年百老匯院線首度與英國文化協會合作,把NT Live引入香港,四齣英倫舞台錄影作品皆大受歡迎,於港九各院放映達90場,吸引了近一萬位觀眾入場,在本地影院的大銀幕上欣賞近年倫敦劇場佳作。由湯姆.希德斯頓(Tom Hiddleston)主演的《科利奧蘭納斯》(Coriolan...


六月,阿姆斯特丹 - 環球演藝精英雲集荷蘭藝術節
近月港、澳、台三地的藝術節熱鬧非常,先有二月展開的香港藝術節,跟接三月於台北上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然後是五月的澳門藝術節,以及法國五月藝術節。但要數國際級演藝大匯,我們就不得不把焦點放到歐洲,而每年六月於阿姆斯特丹舉辦的荷蘭藝術節(Holland...


真人真事真說話 - 淺談紀錄與引錄劇場
相信大家對紀錄片都可能有一個概括的印象,但各位對紀錄劇場又有多少了解呢?驟耳聽來,「紀錄」跟「劇場」好像是兩個南轅北轍的概念,「紀錄」強調的是擷取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片段,而「劇場」往往是天馬行空的創作世界。如何在劇院舞台上呈現真人真事,讓觀眾審視與反思劇中人物面對的處境及其中...


當電影拍攝變成劇場表演 - 談劇場內的實時影像魔法
當大部分人手上的流動電話都具備拍攝與錄影功能,並習慣把生活點滴一一以影像記下,立即上載雲端發佈,即使你還未接受,也不容否認這是個影像泛濫的年代。對表演藝術來說,影像科技的普及,除了便利宣傳與紀錄演出過程,同時也對劇場表演的本質帶來衝擊。流動影像(動畫、預製或即時的影像)在劇...


一個節目、兩段舞作、三個舞者 - 《亞太舞蹈平台》的「男」「男」私語
今屆香港藝術節有不少圍繞女性主題的節目,亦不乏來自世界各地的女性藝術家參與,但今年已經辦到第七屆的《亞太舞蹈平台》中,選來的卻是兩個全男班的現代舞碼,分別是來自台灣驫舞劇場的《兩男關係》,與及韓國舞蹈家芮孝承自編自跳的《足跡》。...


表演過後,還剩什麼? - 香港戲劇演出紀錄的前世今生
戲劇跟所有表演藝術一樣,都是「活在當下」的藝術:演出在舞台上呈現的一刻,同時也是行將消逝的一瞬,怎樣也留不住、也沒可能完整地重複再現。這一點對表演藝術來說當然是其無可取代的特色,但演出過後,若整個製作從此煙消雲散,不留半點紀錄,就自然會失去回顧檢討的機會,對往後的藝術發展及...


非一般劇場錄影 - 英國國家劇院 NT Live 製作解密
剛於去年慶祝成立50週年的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 of Great Britain),多年來製作過不少經典演出,孕育了不少劇壇以至國際影視明星,絕對是英國劇壇的龍頭大哥。為了令劇院製作接觸到更多觀眾,劇院的數碼部門於2009年起推出了一項全新計劃 -...